FENtastic Murmur:
新的內容產品線的嘗試,主要是分享自己最近在網路上看到的東西,有點承襲 Chamath 的 Substack 味道,若有餘力的話也會補充自己的 Key Takeaways。這應該是我目前所能想到阻力最低的輸出方式了 XD
今天會分享三個有趣的內容及一首好歌在結尾。
Coatue 推出 115 頁的 The AI Revolution Report
Sam Altman 部落格:Idea Generation
小紅書使用心得:我的蜜糖你的毒藥?
Coatue 推出 115 頁的 The AI Revolution Report
Coatue 是與 Tiger Global Management 齊名的 Crossover Fund,原本其新創投資部分多只專注投資成長期(Growth Stage)後的中後期階段新創,然而受惠於前幾年資金成本低的加持下,也紛紛開始投資更早期的新創公司。The Generalist 有一期也有特地介紹 Coatue,其中 Coatue 的一大優勢是——強大的內部研究能力(光是有能力產一個 115 頁圖文並茂的報告,應該就能知道內部大概養了多少 Analyst lol)。
此份報告有趣的幾個點:
報告中,Coatue 統整出了他在泛 AI 領域的50 家投資標的,橫跨了目前位在種子輪到 Series D 階段的新創,其中比較知名的 Generative AI 為主的新創 Portcom 包含:Coreweave、Hugging Face、Runway、TOME、Replit、W&B、Scale AI,基本上可以說在 Generative AI 不同 Layer 間都面面俱到了。
宏觀上:1. Coatue 抱持著對 AI 將掀起人類社會生產力躍進的期待,將 AI 與過往歷史曾出現過的顛覆性技術採用度進行比較,2. AI 在人類生產力工作流程中扮演角色的階段性發展 3.哪類玩家將有可能捕捉到價值
在 1986 年至 2008 年,PC 和網路的興盛發展創造了人類的生產力躍進。1986 年時,S&P 500 企業平均每創造 $1m 的收入需要將近 8 個員工,到了 2008 年時這個數字下降到 5 個員工。而在 2008 年後的 15 年後,這個數字卻依然是 5.1。 AI 是否能將這個數字下降到 <3?
Human + AI Copilot > AI Agent + Human Copilot > AI Autopilot
有幾種透過不同分類方式,你在 Generative AI 的哪一層、在 Value Chain 的哪個環節、你是大公司還是新創公司、你是哪種形式的生成?
微觀上:統整了許多當前知名 AI 公司的相關使用者數據。以後分析師寫 Memo 做報告,可以引用很多裡面的數據。
Sam Altman 部落格:Idea Generation
不是為了要蹭最近在現實發生的矽谷群瞎傳, 是因為 Sam Altman 的個人部落格真的很有趣也很有料。不過部落格內的文章太多了,所以都是點進去一些自己特別有感的標題,希望被震撼教育。今天分享的文章是—— Idea Generation,是 Sam 2018 年在 YC China 演講的內容。
Idea Generation
如果問 VC 早期新創投資最決定性的因素,十之八九大家的回答離不開「人」。那如果是背景很好,但是卻還沒有點子的 Founder,適合被投資嗎?
根據 Sam Altman 的部落格,YC 曾經有過一陣子的實驗——去投資那些看起來是好的創辦人,但卻還沒有創業點子的人(Seemlingly good founders with no ideas),結果屬於這類「被給予點子」的創辦人都失敗了(當然世界上會有反例,如果你看過我前幾篇寫的估值七十億美金的 Carta 創辦人故事就會知道)。
Sam 認為 Having ideas is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qualities for a startup founder to have。若稍微思考一下,確實光是從「創業點子和願景」就可以稍稍地認識創辦人的完成度/野心/企圖心,若更加進一步可以去跟創辦人討論,他們是如何思考自己的產品和對終局的想像,也會更加了解創辦人。
什麼是好的創業點子的信號?:Sam 給了幾點線索,包含「趨勢」、「時機」、「巨大的影響」
勢必發生的趨勢:I am sure this is going to happen, I’m just not sure if we’ll be the ones to do it, that’s a good sign
今年不做明年就晚了的時機:Any time you can think of something that is possible this year and wasn’t possible last year, you should pay attention. You may have the seed of a great startup idea.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if next year will be too late
做成了,會有巨大的影響力嗎:A good question to ask yourself early in the process of thinking about an idea is “could this be huge if it worked?” There are many good ideas in the world, but few of them have the inherent advantages that can make a startup massively successful.
至於,什麼是真/假趨勢?:A key differentiator is if the new platform is used a lot by a small number of people, or used a little by a lot of people.
小紅書使用心得:我的蜜糖你的毒藥?
幾個月前,fOx 有一集 SideChat Podcast 訪談了 Nick (小紅書工號前一百的工程師),影片標題相當吸睛——我們沒有讓世界更好,反而像在做數位毒品,導致小紅書在台灣科技新創圈又聲名大噪。
我一直知道小紅書非常多女生朋友在用,但自己從來沒實際使用過。結果,前陣子因緣際會開始使用小紅書後,真是驚為天人。各式內容的含金量都非常高,算法也真的推得非常準,現在我的小紅書版面充斥著:中國 PE/VC 一級市場的心得文、如何成為頂尖的投行打工仔、應屆畢業生錄取 MBB 諮詢行業心得文、雅思英文怎麼讀、英文連麥口說練習直播…。
我的體會是,作為一個台灣的網路使用者來說,感覺確實在中文市場的輕量內容發現與社交平台有個缺口,Instagram 更多的是私域上的互動,陌生內容發現靠的是插入 Story 的廣告或是用戶需切換至探索頁面 。當然,中文推特圈自從 Crypto 的興起後有大幅成長崛起的趨勢,但以「圖像」瀑布流形式體驗感,也與純文字為主的推特有很大的不同。
Link: 打開你手機內的 App Store/Google Play 搜尋小紅書
好愛這期欸 含金量高高高